0
5142
在被告知要采访凡叔的时候,有种模糊的记忆被唤醒:啊,我们是不是在市集上见过!
凡叔参加过很多市集。从2014年第一次参加市集开始,他就发现很多人对自己的作品感兴趣,这激发了他的热情,开始将更多的业余时间花在木艺和市集上。那时木艺还只是他的兴趣爱好,他的正经职业是名服装设计师。
凡叔学的是服装设计,先后在秋水伊人和GMXY做过5年服装设计师,设计师需要发散性的思维和独特的审美眼光,设计师的经历让他更加清晰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
其实凡叔挺幸运的,在很多手艺人为坚持理想而摸索前进的时候,他通过业余时间的积累打造了跨界的跳板,这让他在辞职时避免了青黄不接的窘迫。市集则是打开他成立独立工作室潘多拉之门的钥匙。
说起来,凡叔其实一直没离开过艺术和设计的圈子。从小学画国画,高中接触核雕,用凡叔自己的话说:画画是加法,雕刻是减法,在不同的艺术形态中学习,凡叔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美学心得。
和木艺真正结缘来自于2014年凡叔女朋友的一次心血来潮,她对凡叔说:你给我做个木镯吧。之前没和木头打过交道的凡叔买来各种材料,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真的将它制成了!至此,凡叔又解锁了自己的一项新技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起初,凡叔会做一些简单的木质饰品,加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利用木材天然的纹理作为装饰在他的作品中也很常见。他还在不断尝试新的想法,材料融合是他近来尝试的方向之一。他将金属和木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仿佛它们天生就是如此搭配。
今年5月,凡叔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不术”,经常他在参加市集的时候,顾客会问“是不是‘不学无术’的意思”,他不置可否,似乎也可以做这样随性的解释,但他对于这个名称有更为深入的思考。不术,意为不受拘束、打破规律,他的木艺本就是非传统的东西,不管是将木头和其他材料混合在一起进行创造,还是在自然和人工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其实都是一种探索的过程。这其实是杨凡自己的生活态度,他的作品正是“不术”态度的物化表现。
有意思的是,“不”是“木”少一点,“术”是“木”多一点,“不术”的生活态度和“木”的表现形式之间似乎也有了禅意。
采访过程中,我问凡叔:感觉手作还是蛮小众的一种形式。他不置可否,却说每种文化形态都有圈子,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朋友圈中两千人都是通过木艺交流而添加的。当一部分人觉得一些东西尚未大众到被主流接受的时候,另一部分人正在努力寻找它们。没有高下之分,只是理念不同而已。
讲真,这句话算是对我主观思维的一次洗礼了。
受欢迎的商品
分享到
用小小的爱,拯救大大的世界
朋克机器人
把已知的事物陌生化,也算一种创造
蜡烛
身处烟火俗常,心怀诗和远方
木雕
以时间为经,以棉布为料,诠释中国最初的浪漫
匠人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