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

注册

使用您的社交媒体账户登录

第二自然

  • 分享设计精品
  •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中华剑伞手艺人获赞446.5W,当古老的油纸伞现代起来,就没其他伞什么事了...

0 7294 发表于:2019-07-23

标签: 油纸伞   传统手工艺   闻士善   抖音   短视频   央视   非遗   手艺人  

当流量APP遇上传统手工艺,可能会发生什么?
闻士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阳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用他抖音446.5W的点赞量和56.7W的粉丝量,以及月入10万元的数据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1563874718139465.png

他的第一条抖音短视频发布后,真正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一夜走红”,他制作的油纸伞成功进入了更多中国人的视野,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辈见识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1563874718440521.png

闻士善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家住浙江富阳导岭村,这里曾经是一个制伞的大村,周围村落也有不少的制伞大户,而他的父亲正是当地有名的制伞匠人,在闻士善的记忆中,父亲埋头制伞的身影最令人难忘。

1563874718450164.png

后来,尼龙钢架伞出现,油纸伞行业越来越不景气,父亲不得不选择放弃制作油纸伞,靠着竹编来养活他们一家八口,从那以后,油纸伞便很少再出现在闻士善的生活里了,但那烟雨氤氲中的油纸伞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埋在了闻士善的心中。

1563874719539825.png

成年后的闻士善,重新捡起了父亲的老行当,读书时在父亲那儿学到的技艺,终是派上了用场,父亲也因此而颇感欣慰,因为闻士善是家里唯一继承了父亲手艺的。
“我兴趣很大,经常梦里都在琢磨做伞。父亲很高兴,他看我在管这个事,脸上有光。”

1563874862583831.png

现在走到大街上,已经看不到有人在用油纸伞了,曾经盛极一时的制伞行业,正在逐步没落,但是闻士善作为一位制伞匠人,并没有像大多数传统手艺人那样混得很落魄,因为他懂得结合创新制作油纸伞,迎合当代人的需求。

1563874862265502.png

早年间遇到过一位日本客户,挑剔闻士善制作的油纸伞工艺太过粗糙,骨架也不够牢固,于是闻士善大胆借鉴了日本油纸伞制作中的夹片工艺,将伞骨数量增加到70根,取代了其父亲时的28根伞骨开槽工艺,增加了骨架密度和抵抗大风大雨的强度。

1563874862790344.png

1563874862682250.png

通过不断的摸索,闻士善在锯竹筒、切片、打洞、开槽、做伞盘、穿伞架、调色、糊伞面、穿装饰线、油漆、烫头、锯爪、折伞等每一道工序上精益求精,最后将父亲那时教授的72道工序增加到了106道工序,70根的伞骨也改进成了88根。

1563874862693115.png

时间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这三十年里他制作过无数把精致的油纸伞,其中“中华剑伞”是他至今为止最为骄傲的一把,本白的伞面,浅枣红的伞骨,极具阴柔之美,轻旋伞柄,露出一柄55厘米的剑,寒光乍现。闻士善说,即使是现在,制作这把伞的报废率也高达15%。

1563875011168273.png

“手艺人有市场才有活路,有活路手艺才能传下去。”
闻士善的油纸伞打开了在日本的销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基本上成为闻士善油纸伞100%的销售地,后来他又接连开通了美国、澳大利亚、西欧以及中东市场,并且深受客户欢迎。

1563875010633819.png

仿佛全世界都在用中国人的油纸伞,却独独难以打开中国市场。闻士善不是没有尝试过,他也曾将自己亲手打造的优质油纸伞投入义乌市场,却以无人问津告终。
他还去过广交会,外贸公司,甚至给杭州西湖景区的旅游商店代销,但依旧不如人意。“十天只卖出去一把,还被顾客抱怨‘太贵了’。以前想过油纸伞没人要,可没想到这么没人要。几乎要失去信心。”不过幸好还有海外市场来帮他维持生计。

1563875010828582.png

1563875010429901.png

“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这句话是闻士善来形容自己的,其缘由来自于几年前央视的一次拍摄邀请,那时候的闻士善害怕制伞工艺外传,便婉言拒绝了,而后来出现在拍摄中的泸州油纸伞却因此火了,并很快申请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563875010223785.png

失去了一次机会,闻士善痛定思痛,于是,在2018年杭州文博会上,非遗视频制作机构寻古MCN创始人张建华提出通过短视频传播油纸伞制作技艺、帮助闻士善传承非遗文化时,他欣然接受。

1563875133904785.png

果然,抖音短视频没有让闻士善失望,他的抖音账号“闻叔的伞”上的首条视频就收到了3800多条评论,大多表达了对传统制伞工艺的支持与关注。在闻士善看来,一条视频最少能有一百个人看到,就有一百人知道手艺人的技艺,那就不算白费功夫。
目前,闻士善的抖音获赞量和粉丝量依旧在持续增长,油纸伞短视频在网上快速分享和传播,闻士善成为了另一种形式上的“网红”。

1563875132267303.png

韩国纸伞协会在网上看到短视频,当即向闻士善发出邀请,让他们夫妇前往韩国电视台拍摄,并且会买下他们全部制伞的设备,这一次,闻士善的警惕性再次被激起,果断拒绝了对方的邀请。
闻士善在抖音里说:“买过去之后,这把油纸伞是他们的了,他们要去申请非遗了。”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一颗坚决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匠心,获得了抖音35.7W点赞和4653条评论。

1563875132583251.png

1563875133414459.png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富阳的三个制伞村,现在只有闻士善还在做伞,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让它就这样凭空消失,闻士善活跃于抖音视频是为此,去杭州高校讲课也是为此。
每周三上午,闻士善都会从富阳赶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创业基地”,认真教学生们非遗技艺。他跟他的学生说:油纸伞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是老祖宗的东西!  

来这里关注我们

评论登录

关注我们

  • 分享设计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正在预览中

  • 50人已购买

    韩国欧巴亲手做的甜甜圈,给你长长久久的甜蜜


    • 在木小魔创始人魔总的童年里

      一块木头钉上“洋钉”

      那就是他的珍宝了

      跨越30年岁月

      他和儿子阿玎的童年

      在木头和零件中交叠

      当他们踏上那条充满爱与善意的义卖之路

      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



      这是父与子的故事,他们怀着对世界的善意,对创意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将微小的创意放大。那些小机器人,在他们的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给更多人带来快乐与温暖。



      01.

      跨越30年重合的童年

      30年前,魔总10岁,一辈子都在和木头打交道的父亲为他锯了一块木头,打上那时候的“洋钉”,用巧思和巧手创造了一个小小的木头机器人,那就是他童年最宝贵的玩具了。



      30年后,他的儿子阿玎10岁。魔总找来了各种木头块和零件,独特的神情与姿态,巧妙地拼接组合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机器人。



      当阿玎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木头机器人时,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的光芒。那一刻,魔总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的童年在此时奇妙地重合了。



      那是2019年夏天,阿玎的学校举办了一场义卖活动,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向贫困山区献出一份爱。



      学校的小市集上,旧书旧玩具、气球手工、自制凉粉等琳琅满目。常和木头打交道的魔总则别出心裁,他和阿玎准备了各种木料和零件,现场制作小机器人,边做边卖。



      没想到这一创意大受欢迎,当天营业额超过了1000元,对于年仅10岁的阿玎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他怀着满满的爱与善,将全部收入捐给了贫困山区,成为了班上最靓的仔。



      小朋友的世界从来都是纯粹的,阿玎直接而热烈地提出:“爸爸,我们可以每天都这样边做边卖吗?”被他的热情所感染,魔总毅然决定开始创业,自此浙江多了一个创意手工体验项目——木小魔。



      直到现在,阿玎在义卖活动上制作的作品仍在家中珍藏,虽然在那时候,可能这个小机器人并不符合主流审美,但回过神来,才发现它孕育着未来。


      阿玎的作品合集


      02.

      子之创意,父之匠心

      木小魔创立初期,魔总满怀热情地投身于木艺创作的道路,积极搜集各式各样的木料和零件,精心创作不同款式的小机器人。



      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现实却往往残酷。市集虽然能带来一定的收入,可作为一个不擅言辞的独立手艺人,他无法每天都抽出时间前往市集摆摊。更何况,市集的生意还受到天气的影响,存在着淡季。



      就在这个时候,阿玎又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爸爸,我们能不能找更多的人一起合作卖货呢?”



      是啊,他茅塞顿开,单个市集的收入上限毕竟有限,但全国那么多城市、那么多市集,如果能够将他们联合起来,积少成多,不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了吗?



      于是,魔总开始了创业模式的更新,主动寻找市集摊主,洽谈合作事宜,提出了寄售、铺货以及利润分成等方案。凭借之前在市集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他成功地让木小魔在本地的多个夜市“上市”。



      “爸爸,我又有个新想法……”面对阿玎的建议,魔总从不将其视作稚童之语,他总是耐心地倾听,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将这些想法转化为现实。



      父子的亲密无间,不仅让他们的关系更加融洽,更让木小魔在不断创意中逐渐壮大。



      木小魔的每一款产品,都是阿玎的童年幻想与魔总的精湛手艺之结合。最开始,阿玎依据零件的特性或内心涌动的思绪,为产品赋予名字,点到为止,却足以让客户心领神会。


      设计草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小魔的设计思路愈发清晰,开始根据既定的名字,挑选特定颜色和形状的木块与零件,再进行艺术加工,让每个小机器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或许有朝一日,木小魔会像那些外国动画里的小火车小动物一样,跨越国界。届时,外国小朋友也能对小机器人们的名字如数家珍,感受着它们带来的欢乐。



      03.

      人生的百万种可能

      “百万种可能”,这是品牌的灵魂slogan,更是对人生无尽憧憬的写照。在木小魔,每一块色彩斑斓的木块、每一个形态各异的零件甚至是其他行业遗弃的废旧零件,都能焕发新生。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设计创作属于自己的蒸汽朋克机器人,它不仅能带来欢乐,更能让人们感受到那份源于本心的从容,也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这句话更是一种深刻的信念和力量: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人生没有既定的模板,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有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旅程。



      “人生是单程票”,魔总这么说着。他喜欢做各种不同的人生尝试,高中时期,他的体育主项是1500米,甚至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大学时候学的是日语专业;而研究生阶段,他在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阶段学品质管理。



      除此之外,他的工作经历也是丰富多彩。他是创业导师、客座讲师、高尔夫教练、潜水员,最近又准备考取兽医资格证。他的多样人生,真正践行着百万种可能。



      当然,魔总最感欣慰和快乐的时刻,莫过于陪伴儿子一同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中,与在各类体育运动中挥洒汗水,在游戏中尽情嬉戏。这些珍贵的时光,满满的都是幸福与满足。



      在魔总的人生旅途中,每一步都充满了色彩与温度。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人生的真谛:不是目的地的到达,而是沿途的风景与体验。


      04.

      拧螺丝的艺术

      有人轻描淡写地说,拧几个螺丝而已,这也算设计?确实,这看起来很简单,但重要的是魔总和阿玎愿意去做,更持之以恒地去做了。



      在无数次的尝试与挑选中,他们留下了那些能触动人们内心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他们辛勤努力的结晶,更是他们用心倾听、感悟生活后的珍贵呈现。



      其实,非常多的手艺人或许没有深厚的设计背景,也没有繁复的制作工艺,但发自本心的那份创造性,才让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实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持与热爱。



      匠人的创意或许有尽头,但魔总在品牌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他与几位画家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了多个系列的IP形象。



      画家们汲取产品灵感,创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为魔总带来了新思维,他又以手工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实物产品,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这样的二创过程为品牌带来了持续的成长动力。



      同时,在AI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他也积极尝试利用这一先进技术为创意注入新的活力,从中寻找设计灵感。



      但他深知,不管技术如何进步,能够感动人心的,依然是那些拥有精湛技艺和坚定信念的手艺人,他们的匠心独运与不懈坚持,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因此,木小魔始终恪守手工原创的初心,以匠心精神,致力于将每一件作品都雕琢成充满艺术魅力的精品,将创意与坚持深深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



      魔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木小魔的设计和制作中来,遵从内心的声音,用自己双手创造生命,

      握紧魔法师的魔杖,将普通的木块和零件,点化为充满魔力与创意的艺术品。



    20人已购买

    他受儿子启发创立木小魔,用爱与美拯救世界

刚被收藏的设计品